小丑魚 - 身著五彩斑斕外衣的可愛尼莫

關於小丑魚

小丑魚(英語:Clownfish 或 Anemonefish)是對雀鯛科底下的海葵魚亞科(Amphiprioninae)魚類的俗稱,是一種熱帶海水魚。已知有約30種,一種來自棘頰雀鯛屬(Premnas),其餘來自雙鋸魚屬(Amphiprion)。小丑魚大多生活在水質清澈、光線充足、水深50公尺以上之海域,為熱帶性觀賞魚,分布於太平洋與印度洋。

小丑魚與海葵有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,因此又稱海葵魚(Anemonefish)。雖然世界上海葵的種類超過一千多種,但僅約十種會與小丑魚共生。帶有刺絲胞的海葵提供居住和保護,小丑魚則將海葵身上的寄生物、壞死組織及有機、無機廢物清理乾淨,這些東西同時也是海葵的食物來源,形成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。

眼斑海葵魚 ( Amphiprion ocellaris , 公子小丑魚 )

台灣目前記錄有的小丑魚共15種,分別是眼斑海葵魚 ( Amphiprion ocellaris , 公子小丑魚 )、鞍斑海葵魚 ( Amphiprion polymnus , 鞍背小丑魚 )、粉紅海葵魚 ( Amphiprion perideraion , 咖啡小丑魚 )、白條海葵魚 ( Amphiprion frenatus , 紅小丑魚 ) 及克氏海葵魚 ( Amphiprion clarkii , 雙帶小丑魚 )。

 不同品種的小丑魚會棲息於不同的海域,但都必須水質清澈、光照充足且水深不超過50米以上,這個習性完全是小丑魚與海葵之共生關係所發展出來。在台灣小丑魚主要分布於東北部、東部、南部珊瑚礁海域,其他如綠島、蘭嶼、小琉球及澎湖等水流稍急之海域亦可發現其蹤跡。

鞍斑海葵魚 ( Amphiprion polymnus , 鞍背小丑魚 )

粉紅海葵魚 ( Amphiprion perideraion , 咖啡小丑魚 )

白條海葵魚 ( Amphiprion frenatus , 紅小丑魚 )

克氏海葵魚 ( Amphiprion clarkii , 雙帶小丑魚 )

小丑魚性別

順序性雌雄同體 (Sequential Hermaphroditism)是一種階段性的雌雄同體現象,普遍可見於魚類、腹足綱、植物等生物之中,牠們在特定的刺激之下可轉變其性別。擁有此現象的生物,可以由雌性變性為雄性(如雌性先熟的隆頭魚),也可以由雄性變性為雌性(如雄性先熟的小丑魚)。當牠們在轉換性別時,可以同時擁有雌性和雄性配子(即雌雄同體狀態),也可以完全改變性別,只採用新的性腺並捨棄原本舊有的配子。此現象通常會在牠們成熟以後才開始發生。

我們從小看到大的尼莫小丑魚,其實是雌雄同體的魚類,牠們會居住並產卵於珊瑚或海葵上群體最大隻的是雌性,其他都是雄性。當小丑魚的媽媽死後,爸爸就會將自己轉變媽媽的角色與兒子繼續繁衍後代...

與海葵的互利共生?片利共生?

小丑魚身體表面擁有特殊的體表粘液,可以保護它不受海葵的傷害而安全的生活在海葵裡。小丑魚在海葵的保護下,可以免受其他大魚的攻擊,並且可以吃海葵吃剩的食物。在海葵劇毒的觸手之下,它們築巢跟產卵就安全的多了。小丑魚也可以借著自己的身體在海葵的觸手間摩擦,除去自己身上的寄生蟲或黴菌等。小丑魚對於海葵的作用在於小丑魚自由出入時,可以吸引別的魚類靠近,來增加海葵捕食的機會;小丑魚也可以驅趕蝶魚等吃海葵的魚類,來保護海葵;小丑魚還可以除去海葵的壞死組織和寄生蟲,在小丑魚不斷地遊動中可以減少殘屑沉澱到海葵中,故一般被認為是互利共生。但另有學者認為小丑魚和海葵其食物對象相同,彼此是食物競爭者,行動快速的小丑魚常搶走海葵的食物,對海葵是弊多於利,因此應為片利共生。